當前背景
? ? ???據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CHIC)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北方地區供熱總面積252億平方米(城鎮供熱面積182億平方米,農村供熱面積70億平方米),其中,清潔供熱面積209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近83%,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209億元,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超過4000億元。全國涉及清潔供熱企業8400家,產業總產值9300億元,從業人員達127萬人,供熱向低碳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加速發展,清潔供熱產業成為新質生產力提升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領域之一。另一方面,我國北方供熱產生的碳排放近4億噸,碳核算方法學缺失、核算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亟需建立科學規范的行業碳排放核算體系,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全國兩會
案據:?
一、政策性文件提出了碳核算要求
2024年5月22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環氣候〔2024〕30號),明確了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等。
2024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發改環資〔2024〕1479號),圍繞行業提出2個階段目標:到2025年,一批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和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發布實施,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標準和規則更加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碳排放管理能力顯著提升,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數據能夠有效滿足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碳排放管控要求。
二、開展供熱行業碳排放核算十分迫切
供熱能源結構亟待優化:盡管清潔能源應用有所增加,但煤炭在供熱能源中仍占較大比重,尤其在一些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散煤供熱現象依舊普遍,導致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
核算方法缺位:目前,整個清潔供熱產業缺乏碳核算方法學和核算標準,且不同區域、不同供熱方式的碳排放差異大,也缺乏相關排放數據,使得政府部門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的減排政策,供熱企業也無法準確評估自身碳排放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減排措施。
國際競爭壓力: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過渡期到2025年底,2026年至2034年逐步全面實施,2035年后則完全取消EU-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和CBAM所覆蓋高碳產品的免費碳配額。根據CBAM,歐盟將對從境外進口的特定產品額外征收碳邊境調節費用,被稱為“碳關稅”,產品覆蓋范圍包括“電力、鋼鐵、鋁業、水泥、化工、氫”六大行業。
李寅董事長提案建議:
一、明確研究主體與協作機制
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由清潔供熱行業協會牽頭,聯合頭部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聯合開展研究。行業協會負責協調和組織工作,制定研究計劃和規范;頭部企業憑借其豐富的實踐經驗,提供實際運營數據和應用場景支持;科研機構和高校承擔關鍵技術研發、模型構建和數據分析等工作。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確保各方信息共享、協同推進,避免重復研究和資源浪費。
二、開展碳排放現狀的全面系統調研
一是區域供熱形式與能源結構調研:對我國不同區域(北方供熱區、南方冬冷夏熱區)的供熱形式進行詳細梳理,包括集中供熱、分散供熱的規模、覆蓋范圍等。同時,深入分析各區域供熱能源結構,統計煤炭、天然氣、電能、可再生能源等各類能源在供熱中的占比和消耗情況。
二是碳排放因子測算方法與數據現狀調研:全面收集國內外現有的碳排放因子測算方法,分析其適用范圍、優缺點。對國內供熱行業當前采用的測算方法進行調研,了解數據來源、數據質量以及存在的問題,為后續優化測算方法提供基礎。
三、確定排放因子分區測算方法
一是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國情優化模型:引入國際先進的碳排放因子測算方法和模型,如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推薦的方法,并充分考慮我國供熱行業特點和實際,如能源結構差異、供熱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對模型進行本地化優化。例如,針對我國北方地區大規模集中供熱的特點,優化集中供熱碳排放因子的測算模型,使其更符合實際情況。
二是確定科學合理的測算基礎參數:組織專家團隊,結合實際調研數據和實驗結果,確定準確的測算基礎參數。對于能源消耗量,要綜合考慮不同供熱設備的能耗特性和實際運行情況;熱效率的確定需對各類供熱系統進行實地測試和分析;排放系數則要根據我國能源品質和燃燒技術等因素進行修正。?
四、選擇典型地區進行試點
選擇代表性區域開展試點:根據我國氣候特點、供熱方式和能源結構差異,選擇代表性的區域開展試點工作。在北方供熱區,選取集中供熱為主、煤炭消耗量大的城市以及可再生能源供熱示范城市;在南方冬冷夏熱區,選擇以分散式清潔供熱為主的城市。通過試點,獲取一手數據,驗證測算方法的準確性和可行性。
五、構建動態更新數據庫
構建供熱行業碳排放因子分區數據庫:數據庫應能動態更新,及時納入新的研究成果、數據變化以及技術進步信息。要確保數據庫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數據的可靠存儲和高效查詢。
六、發布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排放因子
政府篩選相關機構定期發布全國統一的碳排放因子與碳排放核算方法學、排放標準。明確碳排放因子測算流程、數據質量、應用規范和核查等內容,為供熱行業碳核算提供統一標準和依據,促進數據的規范性和可比性。